目录
评论
让京味文化永存——谈马海方的绘画艺术王进玉;3+2
创作
赵红星作品
赵红星;4-6
艺术作品
李煜作品
李煜;7
黄富亮作品
黄富亮;8
马妮作品
马妮;9
秦怡作品
秦怡;10
希日腾作品
希日腾;11
徐和平作品
徐和平;12
刘瞻睿作品
刘瞻睿;13
何凤作品
何凤;14
《静待花开》
胡曌坤;15
《静》
李诗伟;15
《晚风》
龚政文;15
易闻佳作品
易闻佳;16
张乐作品
张乐;17
张艳作品
张艳;18
林旭红作品
林旭红;18
包步青作品
包步青;19
谭春旸作品
谭春旸;19
王雅楠作品
王雅楠;20
仇远作品
仇远;20
精品视角
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——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李小琛;21-23
当今时代下VR技术的发展变革李佩瑶;24-25
论中国传统艺术的“谐和”观彭译萱;26-29
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胡宁;29-31
儿童钢琴曲《小可爱》卡丽比努尔·米吉提;32
美术视点
品读陈坚人物水彩作品中的精神信仰李培萱;33
浅谈叙事手法在写实连环画中的具体应用李梦迪;34-35
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绘本中的应用苗建强;36-37
中国写意人物画构图中的取势王迪;陈博文;38
中国画中的牧童意象王严;39
关于黄公望绘画理论的影响研究张子千;40-41
论山水画中“农民”入画詹泽慧;42-44
设计艺术
猫插画与插画里的猫李宜霏;45
禅宗美学下的当代插画设计石磊;46-47
浅谈江南地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现状与设计研究刘婷;48-49
鱼形纹饰在现代印刷制品中的应用分析高明月;50-51
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章佳佳;52-53
中国传统可持续发展观对当代产品设计教育的启示李旭;54-55
室内设计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王正;56-57
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发展董莉;58-59
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视野下的空间意境研究徐彬;60-61
虚拟现实展览设计理念探讨王愉翔;62-63
孤独的舞者——凡·高椅八音盒与凡·高椅背后的故事耿康怡;64
音乐与舞蹈
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培养曹舒淇;65
谈“文革”时期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化特征王璐;66-67
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统一性研究韩亚嵚;68-69
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分析李卓;70-71
浅谈琵琶传统文武曲的轮指技法分析——以《月儿高》和《霸王卸甲》为例葛李晨;72-73
钢琴演奏心理调适新探林佳妮;74-75
《贝多芬奏鸣曲》不同演奏版本的分析——以Op.2 No.2第一乐章为例曹源;76-77
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编曲研究——以《醉梦令》为例王大鹏;78-79
民族音乐学语境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学科意识杨瑶瑶;80
多元社会语境下音乐传媒的价值定位周启伦;81
全球化背景下苗族音乐传播分析岳世一娃;82-83
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张宝国;84-85
浅析万载傩舞的造型特色及美学特征邹朝;86-88
以蒙古题材舞蹈《我们看见了鸿雁》向贾作光先生致敬王梦娟;沈雨潇;89
分析舞蹈动作对艺术表现力的影响郭朦睿;90-91
少儿舞蹈编导中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融合探讨徐祭红;92-93
关于舞蹈艺术与情感表达初探李士曼;94-95
艺术教育
舞蹈知识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——兼评《古筝艺术指导》肖雅琳;阴明娟;95-96
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庞鹏飞;97
基于微课模式的高校钢琴课程创新改革探究全海峰;98-99
论对中国舞身韵的认识及其教学作用赵红阳;100-101
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苏敏;102
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曹永强;103
关于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探讨王世燕;104-105
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探究张晓霖;106-107
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张芳芳;108-109
基于OBE的地方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秦宇;110-111
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徐景盛;112
以曲促技 情技交融——对于歌曲改编成民乐教材内容的几点思考李莉;113-114
思政与艺术知行合一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体系研究顾海涛;114-115
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杨婷婷;116-117
基于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莫开宇;118-119
虚拟现实技术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肖睿;刘笑妤;王延松;120-121
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任婵;袁鸿牧;沈鸿晶;122-123
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探讨明月;124-125
基于产业教研理念的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王淑文;126
艺术学理论
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思路高利红;127
关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探析王美玉;128-129
公共艺术中的体验式互动刘树龙;李飞燕;130
非遗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杨璇卿;131
新时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“社会主义新人”塑造——以苏州评弹为例陈筱丹;132-133
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付中凤;姜冬梅;134-135
增头古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与远古“祖基”遗址探秘——以理县桃坪镇增头羌寨为例董耀华;余永清;135-137
地方性语境下如何理解艺术——对当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启示查月文;138-139
苗族芦笙的制作工艺与传承发展初探袁伟琦;140-141
诸城派古琴演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赵秀彦;张余;142-143
华中鲁艺木刻版画在抗战文化运动中的艺术实践夏万杰;144-146
戏剧与影视
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何晓玲;147
动画中介于文化和美学思维模式下的中西差异张露;148
韩国老年题材电视剧《我亲爱的朋友们》叙事策略刘晨星;149
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——以绍兴越剧为例吴佳瑜;方诗棋;150
戏剧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李晓东;151
浅析民族服饰在国产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任珂瑶;152-153
浅析《北京人》中曾思懿的喜与悲郑嘉惠;153-155
浅析花脸身段与行腔的同一性张元奇;156-157
豫剧的流派艺术高新建;158-159
任沁虹 作品欣赏
任沁虹;161
《牧牛图》
邢少臣;162